原标题:"关于古诗词的问题及答案(十个关于古诗的问题,要有答案,最好简单点)"关于文章分享。 -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:kaka001。
1.十个关于古诗的问题,要有答案,最好简单点⒈与月亮有关:( 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;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)
⒉高适的“别董大”:(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,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。 莫愁前路无知己 , 天下谁人不识君 。)
⒊十指不沾泥,(鳞鳞居大厦)
⒋蒌蒿满地芦芽短,( 正是河豚欲上时)
⒌绿阴不减来时路,( 添得黄鹂四五声)
⒍(黄沙百战穿金甲 ),不破楼兰终不回。
⒎(毕竟西湖六月中 )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
⒏( 遗民泪尽胡尘里),南望王师有一年。
⒐君问归期未有期,( 巴山夜雨涨秋池)。
(10)“(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。)”是啊,燕子去了,有再来的时候;杨柳枯了,有再青的时候;桃花谢了,有再开的时候。我们的日子呢,却是一去不复返。不抓住今天,永远期盼着明天,幸运会向你招手吗?
(11)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,彼此无语。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,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。“(请君试问东流水,别意与之谁短长)”?大家泪眼相视,情意无限!
(12)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,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《题西林壁》中的两句诗,“(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)”,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,是情感的释放,写法要不拘一格,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。
(13)又一次竞选的失败,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。哎,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,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,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?我几时才能“(何当金络脑,快步踏清秋)”呀!
(14)中秋佳节,皓月当空。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,月光如透明的薄纱,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,清风拂面,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:离别故土几载,家乡的亲人可好!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,“(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)”。亲人啊,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!
(15)湖边,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,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,远远看去,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,柳枝也不逊色,低眉顺眼,柔柔软软、缠缠绵绵,似风姿绰约的美人。此景象真可谓是“(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 )”。
(16)到了瀑布脚下,捧着清澈的泉水,舒服极了。昂首仰望,瀑布倾泻而下,泼洒飞流,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。望着这美丽的瀑布,我不禁想起“ (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 )” 这句诗来。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,却也有“(飞落数来崖,碎玉叹飞花)”的奇观。
(17)深秋,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,时而像打着秋千,飘飘悠悠;时而像降落伞,摇摇欲坠;时而像一群燕子,自由飞翔……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!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。望着这景象,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:“ (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 )”。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“落红”,却具有“落红”的献身精神,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?
(18)梅,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。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,就更是数不胜数了。“(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)” 便是一个例子。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,确实令人感慨万千。
2.有关于古诗的10个问题 要答案1 小明是我们家的“小皇帝”,他一哭闹,把家里的人都给闹的,那场面真是——-———— 2 考试时,我遇到的一道难题,想不出来,一时间又着急又紧张,真是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 小明是我们家的“小皇帝”,他一哭闹,把家里的人都给闹的,那场面真是————(少事武皇帝,无赖恃恩私。)
2 考试时,我遇到的一道难题,想不出来,一时间又着急又紧张,真是——————(书到用时方恨少,事非经过不知难。)(送杜少府之任蜀州)和(淮上与友人别)在表达方式和格调上有何不同?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从大处落笔,气势雄浑,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,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,诗的格调比较昂扬。
《淮上与友人别》就近写景,情景交融,表达的是分别上路、愁上心头的惜别,诗风比较细腻、哀婉。当送别朋友时,朋友倍感此去前途渺茫\孤独无助,可用诗人()的诗句()不可用高适那句.当送别朋友时,朋友倍感此去前途渺茫\孤独无助,可用诗人(王勃)的诗句(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)
不可用高适那句(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)一.西江月@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
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七八个星天外,两山点雨山前.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
1.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? 二.爷爷七十大寿,亲朋好友都来祝贺。大家祝贺爷爷“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”。
可爷爷却叹道:“----------,---------。”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:“-------------,----------。
爷爷,你的身子比年轻人好壮实。” 三.朋友面临分离之时,常用王勃的“-------”来互相勉励。
一、作者描写了江南乡村美景,表达了作者面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和独特感受。 二、爷爷说: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”
;我说: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爷说: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”;我说: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人间。”
3.求诗词以及诗词的问题及其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
(8分)(全国卷1)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,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,甚有意态,戏咏。野次②小峥嵘,幽篁相倚绿。
阿童三尺棰③,御此老觳觫。石吾甚爱之,勿遣牛砺角!年砺角犹可,牛斗残我竹。
[注] ①伯时: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。②野次:郊野。
③棰:鞭子(1)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?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?答: (2)你认为这幅“竹石牧牛”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?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“厚于竹而薄于石”,你对此有什么看法?请说明。答: 12.解析:这是一首题画诗,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,并且发挥想象,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,以致于诗人不得不出面关嘱。
这样的写法,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,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。“峥嵘”、“绿”、“觳觫”等形容词用以代指事物,诙谐有趣。
【答案】:(1)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,既为一首题画诗,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,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。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: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,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,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,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;回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,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修辞的好处。
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。因此,回答此题时,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、竹、牧童、老牛。
(2)首先,第一联“野次小峥嵘,幽篁相倚绿”使用了白描笔触,写出了自然生机,此外,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“戏咏”的“戏”字,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。所以,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。
还是这个“戏”字,我们可以看出,作者并没有,也没有必要厚竹薄石,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,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。此外,根据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可知,其实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,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,考生也可发挥出此点。
12.阅读下面这首宋词,然后回答问题。(8分)(全国卷2)南柯子 王炎山冥去阴重,天寒雨意浓。
数枝幽艳湿啼红。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。
蓑笠朝朝出,沟塍处处通。人间辛苦是三农①。
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。〔注〕①三农:指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。
(1)上阙中“数枝幽艳湿啼红”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,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?为什么?答: (2)试分析下阙的内容,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。答: 12.【答案】:(1)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。
不是为惜春伤怀。从两方面可以看出:一 作者紧接着“数枝”句说:“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”;二在乌云密布、寒雨将至时,作者更关心的是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”。
(2)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、辛勤劳作的生活,发出了“人间辛苦是三农”的感叹,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心情。12.阅读下面这首诗,完成①~②题(7分)(北京卷)移居(其二)陶渊明春秋多佳日,登高赋新诗。
过门更相呼,有酒斟酌之。农务各自归,闲暇辄相思。
相思则披衣,言笑无厌时。此理将①不胜,无为忽去兹。
衣食当须纪②,力耕不吾欺。注释:①将:岂 ②纪:经营①对这首诗的理解,恰当的两项是(3分)A.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。
B.“有酒斟酌之”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。C.“相思则披衣”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,披衣起彷徨。
D.“无为忽去兹”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。E.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。
答:【 D 】【 E 】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,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,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?(4分)【答案】:②第一问: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,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。 第二问: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“过门更相呼”至“言笑无厌时”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。
10.阅读下面一首唐诗,按要求答题。(6分)(福建卷)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,只有空床敌素秋②。
阶下青苔与红树,雨中寥落月中愁。[注]①端居:闲居。
②素秋:秋天的代称。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“敌”可否换成“对”或其它词?请简述理由。
(3分)⑵这首诗的三、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?请简要分析。(3分)10.【答案】:(6分)⑴不能换成“对”或其它词。
用“敌”字不仅突出“空床”与“素秋”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,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“素秋”的清冷凄凉的情状,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。用“对”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。
如果认为用“对”或其它词好,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。⑵在艺术手法上,第三、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。
诗人借助对“青苔”、“虹树”以及“雨”景、“月”色的描写,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,营造出了冷寂、凄清的氛围,表达了悲愁,孤寂和思亲的情感。从其他角度(如互文手法)回答,言之成理也可。
13.阅读下面这首诗,回答以下问题(6分)(广东卷)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(其一)谭敬昭江上青山。
4.跪求25道古诗问答题+答案,好的哦1、儿童相见不相识,( )。
2、白发三千丈,( )。 3、( )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
4、( )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 5、接天莲叶无穷碧,( )。
6、( )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 7、柴门闻犬吠,( )。
8、( ),天下谁人不识君? 9、( )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 10、( ),只是近黄昏。
11、昼出耘田夜绩麻,( )。 12、野旷天低树,( )。
13、( )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 14、日出江花红胜火,( )。
15、停车坐爱枫林晚,( )。 16、人有悲欢离合,( )。
17、________日依山尽,_______河入海流。 18、日暮_______山远,天寒_______屋贫。
19、飞流直下_______尺,疑是银河落_______天。 20、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_______开。
答案: 1.笑问客从何处来。 2.缘愁似个长。
3.小荷才露尖尖角, 4.不知细叶谁裁出, 5.映日荷花别样红。 6.葡萄美酒夜光杯, 7.风雪夜归人。
8.莫愁前路无知己, 9.两岸青山相对出, 10.夕阳无尽好, 11.村庄儿女各当家。 12.江清月近人。
13.春风又绿江南岸, 14.春来江水绿如蓝。 15.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16.月有阴晴圆缺。 17.白日;黄河 18.苍;白 19.三千;九 20.梨花《喜月》(非格律) 透竹梅尖巧,映阶指甲新。
玉宇一轮满,蓬瀛万象清。 皎洁千里共,婆娑十分侵。
骚人伴夜彻,墨客常年经。 世上鸳鸯梦,尘寰蛱蝶吟。
嫦娥多惠顾,岂能不留情。 《痴月》 欲梦清虚桂子飘,一杯浊酒向天邀。
何人恁爱今宵月,也上楼头弄玉箫。 《伤月》 月序盈亏莫奈何,从来美满费蹉跎。
嫦娥也破团圆镜,难怪人间别离多。 《月思》 素月明空最醉怀,诗书万卷压高台。
多情骚客深钟爱,可见嫦娥玉阙来? 《感月》 良夜原宜月满时,情天冉冉寄相思。嫦娥若解怜知己,莫向人间照别离。
《杯中月》 嫦娥嗜酒更情深,惯向杯中自醉沉。我便连卿都咽下,教卿细细照侬心。
《月夜问梅》 为谁耐冷月明中,瘦骨甘禁永夜风。谅是罗浮香梦好,素心犹愿待师雄。
《月夜咏采莲》 红蕖披露夜生香,女伴轻舲趁月光。嘱咐采莲休击楫,恐惊花下宿鸳鸯。
人如韵,韵如声,这声里便有了一颗善感之心,多情之意 《竹夫人》 不妆不饰不温柔,百折微躯强配夫。篱下自怜空立节,世间因望觅封侯。
性生梗朴难邀宠,心太玲珑易感秋。早识人情分冷暖,故园合守旧风流。
《松》 夙世根株植岱宗,在山已博大夫封。清操久共严霜励,劲节端由浩气钟。
天半风声饶鹤唳,夜深月色隐仙踪。岁寒且自修鳞甲,只待春云好化龙。
《喜雨》 黍稷行看欲槁然,多情造物复垂怜。连朝好雨都盈浍,四境欢声直接天。
新吐晚霞红挂树,尚余残霭绿堆烟。砚田我本无凶岁,也与农书大有年。
《午睡后咏蝉》 寒蝉忽尔到山城,隔叶随风断续鸣。似为我来呼午梦,奈无人肯听秋声。
虽经溽暑心原冷,幸得晨餐露总清。栖隐好从高洁处,莫嫌一树碧无情。
《长夏偶成》 偶然得句莫思量,曦驭迟迟过草堂。放旷似嫌天地窄,清闲才觉日时长。
懒谙世事谙花事,不笑风狂笑柳狂。将暑欲先寻避处,野航期入海云乡。
思乡之情的诗? 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 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 。
月夜 今夜福州月,闺中只独看。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
香雾云鬟湿,清辉玉臂寒。保时倚虚幌,双照泪痕干。
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,客行悲帮乡。鸡鸣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。
槲叶落山路,枳花明驿墙。因思杜陵梦,凫雁满回塘。
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,竹影当窗乱月明。 归梦不知湖水阔,夜来还到洛阳城.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,信马悠悠野兴长。
万壑有声含晚籁,数峰无语立斜阳。 棠梨叶落胭脂色,荞麦花开白雪香。
何事吟余忽惆怅,村桥原树似吾乡。 ——白居易思乡诗三首赏析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,望驿台前扑地花。
两处春光同日尽,居人思客客思家。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,抱膝灯前影伴身。
想得家中夜深坐,还应说着远行人。 南浦凄凄别,西风袅袅秋。
一看肠一断,好去莫回头。 诗歌竞赛试卷 一、填写下列古诗文的上句或下句。
1、随风潜入夜,__________。 2、南朝四百八十寺,_____________。
3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_______________。 4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_______________。
5、__________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 6、__________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
7、__________,内举不避亲。 8、__________,天涯若比邻。
二、按要求写诗题。 1.送别诗:___________、____________ 2、边塞诗:___________、____________ 3、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:___________、__________ 4、体现爱国思想的诗:___________、____________ 三、按要求填写表格。
作者 朝代 题目 名句 白居易 《忆江南》 王冕 《墨梅》 于谦 《石灰吟》 唐 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 四、根据情景填写名句。
1、中秋佳节,皓月当空。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,月光如透明的薄纱,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,清风拂面,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:离别故土几载,家乡的亲人可好!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,“____________,___________。”
亲人啊,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! 2、到了瀑布脚下,捧着清。
5.有关古诗诗句的问题和答案SD)老师期末写评语祝你“更上一层楼.” (2)他不好好学习请你用一首诗来劝他“.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
..” (3)对浪费粮食现象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
(4)苏轼《题西林壁》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 (5)当你要报答母亲恩情时用孟郊的“..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,.” (6)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(王维)“.海内存知已,天溽若比邻。.” (7)当你看到雄伟的瀑布时“.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 (8)当你把一道难题解开时“山穷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 (9)老人面对黄昏时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尽黄昏” (10)送别好友时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你这几道题回答完可真不容易呀,呵呵。
11、每逢佳节,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电子邮件,可以引用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。
12、六年的学习生活,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,你由此想到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名言,以此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。 13、要写好作文,不光要看书,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,正如古人说的那样: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,可是,王刚就不这么认为,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,你真想对他说: __业精于勤 荒于嬉_______(名人名言) 14、你认为教室里应该张贴怎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,请写一句。
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15、要向妈妈承认错误,可用 这一句歇后语来形容我此时的心情 十五只吊桶打水---七上八下 16、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,作儿女的怎么能够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?这使我想起了两句诗: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17、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,不知道珍惜时间,老师就语重心长地对他说: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阴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18、改革开放以来,人民靠勤劳和智慧为祖国带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气象,我会用 虎啸青山改革春雷惊大地 龙吟玉宇振兴巨浪拍长天 这么一副对联抒发内心的感叹。 19、看到有的同学挑食,不珍惜粮食时,我会用古诗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来劝他;看到有些同学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时,我会用 的名言来告诫他 宰相肚里能撑船 20、根据提示填写学过的古诗词名句。
(3分) 例:思念家乡: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 1、渴望统一: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毋忘告乃翁 2、治学求进: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 3、不能半途而废: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
6.求诗词以及诗词的问题及其答案谁有 李清照 凤凰台上凤凰游 赏析标签:凤凰台 凤凰,李清照,凤凰台 读了半天没明白翚靡醨 回答:2 人气:9 解决时间:2009-06-27 11:34 检举 【赏析一】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,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,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。
“香冷金猊,被翻红浪”,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。金猊,指狻猊(狮子)形铜香炉。
“被翻红浪”,语本柳永《凤栖梧》:“鸳鸯绣被翻红浪。”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,在晨曦的映照下,波纹起伏,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。
金炉香冷,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;锦被乱陈,是她无心折叠所致。“起来慵自梳头”,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。
这三句工炼沉稳,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。到了“任宝奁尘满,日上帘钩”,则又微微振起,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。
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,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。慵者,懒也。
炉中香消烟冷,无心再焚,一慵也;床上锦被乱陈,无心折叠,二慵也;髻鬟蓬松,无心梳理,三慵也;宝镜尘满,无心拂拭,四慵也;而日上三竿,犹然未觉光阴催人,五慵也。慵而一“任”,则其慵态已达极点。
词人为何大写“慵”字,目的仍在写愁。这个“慵”字是“词眼”,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。
“生怕离怀别苦”,开始切题,可是紧接着,作者又一笔宕开,“多少事,欲说还休”,万种愁情,一腔哀怨,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,可是话到嘴边,又吞咽下去。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,愁苦又加重了一层。
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,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。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,自己折磨自己,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,真可谓用心良苦,痴情一片,难怪她会“慵怠无力”而复“容颜消瘦”了。
“新来瘦,非干病酒,不是悲秋。”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:有人是因“日日花前常病酒”,有人是因“万里悲秋常作客”,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。
从“悲秋”到“休休”,是大幅度的跳跃。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,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,笔法极为精炼。
“休休!这回去也,千万遍《阳关》,也则难留。”多么深情的语言!《阳关》,即《阳关曲》。
离歌唱了千千遍,终是难留,惜别之情,跃然纸上。“念武陵人远,烟锁秦楼”,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。
武陵人,用刘晨、阮肇典故,借指心爱之人。秦楼,一称凤楼、凤台。
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,善吹箫,作凤鸣,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,筑凤台以居,一夕吹箫引凤,夫妇乘凤而去。李清照化此典,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,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,丰富而又深刻。
同时后一个典故,还暗合调名,照应题意。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,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,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,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,使词中所写的“离怀别苦”达到了**。
“惟有楼前流水”句中的“楼前”,是衔接上句的“秦楼”,“凝眸处”是紧接上句的“凝眸”。把它们连起来吟诵,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,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。
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,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。她心中的“武陵人”越去越远了,人影消失在迷濛的雾霭之中,她一个人被留在“秦楼”,呆呆地倚楼凝望。
她那盼望的心情,无可与语;她那凝望的眼神,无人理解。唯有楼前流水,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,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。
流水无知无情,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,这真是痴人痴语啊。词笔至此,主题似已完成了,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,留有不尽意味。
凝眸处,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?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,她就产生了“新愁”,此为一段;明诚走后,洞房空设,佳人独坐,此又是“新愁”一段。从今而后,山高路远,枉自凝眸,其愁将与日俱增,愈发无从排遣了。
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,但总体上未脱清照“以浅俗之语,发清新之思”的格调。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,以“慵”点染,“瘦”形容,“念”深化,“痴”烘托,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,感人至深。
回答人的补充 2009-06-27 11:34 【赏析二】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姻美满,情深意笃。心爱的丈夫即将出游,作为妻子,情知无法挽留,离恨别苦自然难以尽述。
此词写与丈夫分别时的痛苦心情,曲折婉转,满篇情至之语,一片肺腑之言。 上片俱写离别前情景。
起首五句,是对由夜及晨情事的交代:由于一夜没有续填香料,铜制的狮形熏炉中早已香消烬冷,红色的锦被胡乱地堆在床上,早晨起来后情绪不佳,诸事无心,连头也懒得去梳,任凭那镜奁之上盖满灰尘,渐升的晓日高过帘钩。这五句词,十分形象、具体地展现了词人与丈夫临别时怅然凄然、百无聊赖的心情。
“香冷金猊”,首先创造出一种凄清幽寂的环境气氛。“被翻红浪”,化用柳永《凤栖梧》词“酒力渐浓<。
7.关于古诗的问题,二十个以上1在期末写评语时,老师会祝你来年:(“更上一层楼。”)
2.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,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:(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)
3.当我们浪费粮食时,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:(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)
4.有时候,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(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)。宋朝诗人苏轼在《题西林壁》中的诗句(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)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。
5.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,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《游子吟》(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)
6.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,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中的(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)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。
7.现在人们常用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中的名句(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)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。
8.来到瀑布脚下,仰望瀑布倾泻而下,泼洒飞流,我不禁想起(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)的诗句。
9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,这是谁写的?
10日照香炉生紫焉,写这首诗的诗人叫什么名字?
唧唧复唧唧 下一句是什么?
8.关于诗歌的问题和答案举个例子吧,就如李清照的词,婉约派的特点,缠绵细腻,情感丰富。所以说诗歌中的表达“细如抽丝”就是情感的细腻如丝如缕渗透在诗中, 语言表达也是婉约缠绵。
诗歌的风格细腻,也就是说上面的内容了!
《武陵春》
风住尘香花已尽,日晚倦梳头。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。 闻说双溪春尚好,也拟泛轻舟。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。
语言风格:婉约细腻缠绵 特点: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“曲、细、柔”的特点,曲径通幽,情调缠绵,表达感情细如抽丝。如柳永、李清照、姜夔的词。
满意请采纳!
以上关于古诗词的问题及答案(十个关于古诗的问题,要有答案,最好简单点)的内容,由互汇语录网搜集整理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