姥山,姥山罗隐,姥山的意思,姥山赏析

2025-07-08 20:46:21

小编给大家分享姥山,姥山罗隐,姥山的意思,姥山赏析的范文,文章可能有点长,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,增长自己的知识,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。 -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:李欢欢。

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姥山,姥山罗隐,姥山的意思,姥山赏析,本文共8篇,希望大家喜欢!

姥山,姥山罗隐,姥山的意思,姥山赏析

篇1:姥山,姥山罗隐,姥山的意思,姥山赏析

姥山,姥山罗隐,姥山的意思,姥山赏析 -诗词大全

姥山

作者:罗隐  朝代:唐  体裁:七律   临塘古庙一神仙,绣幌花容色俨然。为逐朝云来此地,

因随暮雨不归天。眉分初月湖中鉴,香散余风竹上烟。

借问邑人沈水事,已经秦汉几千年。

篇2:姥山文峰塔

姥山文峰塔 -资料

姥山不仅山绝、水险,景致秀美,山顶有座著名的文峰塔,建于明崇祯四年(1631年),7级古塔凌虚,万波环迎,气势恢宏;登塔凭窗远眺,但见水天一色,惊涛拥雪,远山岚影飘渺,鸥鹜帆樯齐飞,令人逸兴遄飞,心旷神怡,

资料

与姥山岛相伴,还有两座礁岛,在碧波之间若隐若现,称作鞋山。相传陷巢州时,焦姥的.女儿与焦姥一道通知乡邻,女儿先焦姥一步奔走,跑丢了一双鞋子,终又被洪水吞没。后来,鞋子化作鞋山,女儿化作姑山。姑姥相望遥遥无期,万顷波涛诉说着断肠般的母女亲情。所以文峰塔又名望儿塔。

篇3:安徽巢湖姥山

安徽巢湖姥山 -资料

姥山位于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湖心,是湖中最大的岛屿,地处中庙镇西南方向,地形椭园,周长约四公里,面积1平方公里,海拔115米,岛上三山九峰,林木葱郁,四季常青,如青螺浮水,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`“湖上绿洲”。

姥山岛由结晶质凝灰岩、安山岩等组成,为巢湖水上天然避风港和水战停泊处。山地植被覆盖率达80%以上,以黑松、毛竹、杉木、板栗林为主。山巅有古塔、古塘、古船塘。山上建有“望姑”、“虎上”、“望姥”三亭。

此山四面皆水,如同一叶飘于水中,

资料

山巅的文峰塔建于崇祯四年,塔身为条石垒砌而成,高51米,七层八角,共135级。塔内砖雕佛像802尊,石匾25幅。登塔凭栏远眺,但见水天一色,惊涛拥雪,帆影点点,鸥鹭翔集,令人心旷神怡。

姥山岛人文景观丰富。南麓,有一天然避风良港,旧称“南塘”,系元末抗元将领 俞通海、廖永安等率水师屯寨姥山时修。山腰,望湖而建的圣妃庙,祭祀主湖女神,始建于晋朝。唐诗人罗隐、宋词人姜夔均有诗词吟咏此庙,镌刻于廊柱上。今日,圣妃庙香客如云,热闹非凡。

姥山旅游业前景广阔。总投资三千多万元的巢湖水上大乐园项目,目前正对外招商引资开发,其子项目姥山岛综合娱乐城已开工投资。

篇4:关于天姥山怎么读

元代: 宋无

欲去不得路,自将萝葛扪。

相逢扪药叟,偶入落花村。

晴草鹿眠软,雨潭鱼上浑。

无人动烟火,应取晓霞吞。

篇5:关于天姥山怎么读

宋代: 楼钥

剡水迂回彻底清,滥觞从此一泓澄。

晓来蜡屐冲寒上,踏碎山头十里冰。

离天姥五里入石桥路

宋代: 李光

江湖方喜脱**,岭路还惊上下坡。赖自随身有竿木,南来未怕石头多。

篇6:关于天姥山怎么读

明代: 郑善夫

山人住在天姥阴,忆余曾登天姥岑。云楼雪磴参差起,下控桃源几许深。

天姥岑望天台山

唐代: 灵澈

天台众峰外,华顶当寒空。有时半不见,崔嵬在云中。

梦游天姥吟留别 /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

唐代: 李白

海客谈瀛洲,烟涛微茫信难求;

越人语天姥,云霞明灭或可睹。

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

天台四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。(节选)

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全文翻译

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,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。

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,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。

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,山势高峻超过五岳,遮掩过赤城山。

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,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。

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,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。

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,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。

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,清澈的湖水荡漾,猿猴清啼。

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,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。

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,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。

无数山岩重叠,道路盘旋弯曲,方向不定,迷恋着花,依倚着石头,不觉天色已晚。

熊在怒吼,龙在长鸣,岩中的泉水在震响,使森林战栗,使山峰惊颤。

云层黑沉沉的,像是要下雨,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。

电光闪闪,雷声轰鸣,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。

仙府的石门,“訇”的一声从中间打开。

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,看不到尽头,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。

用彩虹做衣裳,将风作为马来乘,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。

老虎弹奏着琴瑟,鸾鸟驾着车,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。

忽然魂魄惊动,我猛然惊醒,不禁长声叹息。

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,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。

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,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。

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,什么时候才能回来?

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,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。

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,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!

姥组词

公姥、姥姥、姑姥、阿姥、孟姥、姥爷、姥坞、老姥、媒姥、西姥、乳姥、师姥、酒姥、姥娘

姥的部首

姥的笔画

9

姥的笔顺

撇点,撇,横,横,竖,横,撇,撇,竖弯钩

篇7:高姥山游记作文

高姥山游记作文

磐安县高二乡高佬山景区,我星期天的行程就在这里开始。

开下高速,拐进那满是小石子的乡间小路。连续向上“爬”了两个小时。一路上风景如画:那笔直高耸的山峰,那一望无际的竹海,那美的.触目惊心的杜鹃花山谷,还有那清新无比的空气,令我仿佛到了一个人间仙境。

汽车还在攀爬,直到我快睡着的时候,它终于停下来喘口气了。我也便下了车,伸了一个懒腰,看到旁边的指路牌上写着1233米。这是我生平到的最高的地方,背上书包,徒步向上走,做几下深呼吸,全身的细胞都因那清新的空气而充满活力。跑上阶梯,到达最高点一声撕心裂肺的吼声,把近期的压力释放干净。叮叮咚咚的泉水,像一个音乐家,演奏着大自然最美的乐章。我捧一把甘泉细品,还真不愧是“农夫山泉,有点甜。”心形花丛,大型花谷,都美得让人心悸。站上木椅,眺望对面,光秃秃的山头上只有一颗百年老松一枝独秀,仍伫立在那缺乏氧气的山头。一片片随风摇曳的竹海,根根插入云霄。新发的雷公笋探出了那稚嫩的头,期望有一天自己“长大成人”,变成身旁的亲人们一样高大,守护这昌盛之地。只身在竹林中,一阵西北风吹来,听萧萧瑟瑟的竹叶擦碰声,看身旁竹子扭动着那“妖娆”的身姿,不自觉地也跟着它们打起了节拍。

仰卧在一块光滑岩石之上,听着声声鸟鸣,捧着那本自己挚爱的书,细细品读。那真是“人生少有几时闲”啊!

天上的云霞渐渐泛起了红晕,太阳公公也快下山回家,我也该回去了。真是不舍,回头一看,它们好像都在向我挥手,顿时心情大好,欢快的哼着小曲,往那日落的方向走出……

篇8:天姥山位于什么地方

天姥山位于什么地方

天姥山是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境内的一座山脉,是一片连绵起伏、气势磅礴的群峰。早在唐代以前,天姥山就已经是中国文人向往的文化名山,是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乐园。天姥山最有名的当属天姥龙潭,那山涧之水,穿过累累顽石,汹涌而泻,恰似万马奔腾一般,其势壮观之极。天姥山被道家称为第十六福地,历代以来,道侣栖止,香客游人络绎不绝。

天姥山地理位置

在一般地图上,要找到天姥山几乎是不可能的。从地理上看,天姥山只是浙江省新昌县境内的一座普通山脉,以至于一些以往路经天姥山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李白、杜甫等人的梦中圣山,有不少游客参加了在天姥山举办的登山节活动后向媒体表示,一向以为天姥山只存于古代诗人的梦境中,不曾想在现实世界中还真有这样一座山。

天姥山得名来自“王母”,是新昌一邑之主山,由主峰北斗尖和拨云尖、细尖、大尖等群山组成,是一片连绵起伏、气势磅礴的群峰。天姥山在现代名不见经传,但在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却是一座备受敬仰的高峰。早在唐以前,天姥山就已经是中国文人向往的文化名山了。

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唐代诗人追慕前贤足迹,寻访天姥山并留下了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、《壮游》等千古绝唱,将天姥山推到了一个崇高的梦想境界,天姥山遂成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乐园。

天姥山是道教洞天福地,出名甚早,更因唐代“诗仙”李白的万古绝唱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而享誉寰宇。然而,大名鼎鼎的天姥山“究竟在何处”、“因何而得名”这两个互为表里的难题,一向困惑着人们。就像李白这首诗的意旨一样隐晦难解,千载之下众说纷纭,殆若聚讼,而始终不得要领。

此刻,随着“天姥岩”在天台万马渡畔被发现,一道亮丽的光芒穿透了历史的重重雾障,一切都昭然若揭,迎刃而解。

根据现存的典籍,“天姥山”之名始见于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任昉(460-508)的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《述异记》:“天姥山南峰,昔鲁班刻木为鹤,一飞七百里。后放于此山西峰上,汉武帝使人往取之,遂飞上南峰,往往天将雨,则翼翅摇动,若将奋飞。”这则神话没有涉及得名的原因,但能够看出山名早已流传,山体颇为高大。

南朝宋景平二年(424),旅行家谢灵运伐木开径,开通了自始宁(今嵊州市三界镇)南山经天台至临海的浙东旅游线,留下了《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》的诗篇:“攒念攻别心,旦发清溪阴。瞑投剡中宿,明登天姥岑。”看来他确实以往穿着异常的木屐,登上当时已很出名的天姥山。

然而作为信史的《宋书·州郡志》却使人如堕五里雾中:“天姥山与括苍山相连,石壁上有刊字科斗形,高不可识。春月,樵者闻萧鼓笳吹之声。元嘉(424-456)中,遣名画(师)状于团扇即此。岩间有枫树高十丈。”

天姥山属于天台山脉,与括苍山并不相连。但括苍山系的韦羌山,亦名天姥(《名胜记》),在仙居县西南45里。作者未及细察异地同名的现象,将二者混为一谈。这样一来,不仅仅天姥山被向西南移动了三百多里,并且韦羌山“石壁上有刊字科斗形,高不可识”和“春月,樵者闻鼓吹箫笳之声聒耳”等资料也被统统记到天姥山的名下。如此移花接木岂能不误?

《后吴录·地理志》的记载与众不一样:“剡县有天姥岑,传云登者闻天姥歌谣之响。”定地址于剡县,这一点似乎与谢灵运相同。而天姥之歌实际上向人们供给了一条索解的线索:既为女声,何以知其为老妇之声,莫非有人曾见其“形”?循此继进,有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。何况《旧志》有“山状如在髽女,因名”的记载。可惜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。

正因为如此,盛唐时久居天台桐柏山修炼的高道司马承祯(647-735)以南北朝《敷斋威仪经》为基础,辑集《洞天福地天地宫府图》,在将天姥山列为第十六福地时,称其“在越州剡县南,真人魏显仁所治”。然而他并未见到“天姥岩”。

到了晚唐,久居天台山的高道徐灵府对索解天姥山的得名作过相当的努力,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。在他撰写于宝历年(825)的《天台山记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

自天台山西北有一峰,孤秀迥拔,与天台相对,曰天姥峰,下临剡县路,仰望宛在天表。旧属临海郡,今隶会稽。又有大唾、小唾二峰,去天姥唾为谷。天姥峰有石桥,以(与)天台相连。石壁上有刊字科斗之文,高邈不可寻觅,春月樵者闻笳箫鼓吹之声。宋元嘉,中台遣画工匠写山状于团扇,以标灵异。即夏禹时刘阮二人采药遇仙之所也。

从所叙述的天姥峰正当剡、天交界处与仰望宛在天表的特征来看,作者确实是找到了天姥岩。其缺点是语焉欠详。而所谓“旧属、今隶”云云,又给人模糊之感。对混淆视听的“文”“声”之类仍然照抄不误。在这些真伪交错的叙述之后,胜迹现而复隐,索解继续沿着曲折的道路进行下去。

从北宋到明代中叶六百多年间,索解天姥的视线基本上都在剡县南面大地上扫描,最终停在一个地方,这就是莲华峰。

北宋《太平寰宇记·江南东道八·越州》载:天姥山“在剡县南八十里。《名山志》云,山上有枫千余丈,萧萧然……”但有了南宋《嘉泰会稽志》卷九又改作县东五十里。明万历《新昌县志》卷九则称:“在十八九都,县东五十里,高三千五百丈,围六十里,其脉自括苍山,盘亘数百里至关岭入县界,层峰叠嶂,千态万状,最高者名拨云尖,次为大尖、细尖,其高为莲花峰,此为芭蕉山。道家称为第十六福地。石壁上有题字,高不可识,又有枫树高百余丈。”

那里的“东”当读作“南”,因为“十八九都”,均在剡县南部,与天台交界的那一块地方。天姥山第一次被写上了高度、范围,除了重复古人关于发脉的话外,这些山峰均系实际所有。

在这些山峰中,莲华峰被选中为天姥山的代表。因为五代后周广顺元年(951),禅宗法眼宗二祖、天台德韶国师在山麓建造了一所寺院,号天姥院,之后好事者就在那里竖立了一块“太白梦游处”的石碑。从此,莲华峰就视作了天姥山,招徕了一批又一批的信士、游众。然而他们差不多都乘兴而来,扫兴而去。原因是那里低陋的景观与李白诗篇中描述的壮观简直是天差地别。很多有识之士在大喊上当受骗的同时提出质疑,也有埋怨李白的。其中不乏著名的文人、学者。

会稽大作家王季重在《游唤·天姥》中写道:“至则野佛无家,荒烟迷草,断碣难扪。农僧见人辄缩,不识李太白为何物,安可在痴人前说梦乎?”不禁提出疑问:

不知供奉(按,指李白)何以神往?天台如天姥者,仅当儿孙内一魁父(按,指小山丘),焉能“势拔五岳掩赤城耶?”山灵有力,夤缘入供奉之梦,一梦而吟,一吟而天姥与天台遂争伯仲席。嗟乎!山哉,山哉!

辛辣地讽刺山灵“开后门”,为天台山大声喊冤。

乾隆八年(1743),文豪方苞慕名游访这座天姥山,同样大失所望,讥为“小丘耳,无可观者”,在题寺壁文中称:李诗所说梦中所见,不足为信。乾隆五十二年(1787),当涂黄钺来此观景,又一次发出李白“真梦语耳,天姥在诸岭中为卑卑者”(《小方壶斋人舆地丛钞》第五佚《泛桨录》)。到了同治十二年(1877)春,著名学者俞曲园道经天姥寺,干脆提出来“当删天姥二字,只题李白梦游处”(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六)足见称其地为“天姥”简直是一种亵渎。

那么,出路在何方呢?

鉴于莲华峰为文人学士所唾弃,又无翔实史料令人信服,在编纂新《新昌县志》过程中,新昌县在办公室及政协文史组同仁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,多次深入山区调查踏勘。当地学者陈百刚在撰写的《天姥山》一文(收入《六朝剡东文化》一书)中介绍说,调查搞清了天姥山区的范围和特点,构成了共识,并为县志所采纳:“天姥山在县东南儒岙镇,报国乡境内,绵延10公里,围30公里,由群山组成,地处新昌、天台交界的岗陇高地上,北端会墅岭,南端关岭。”

这关岭已入天台县境

应当肯定,新志的这一提法突破了在剡南寻觅的眼光,扩大了寻索的视野,也贴合山脉分布的实际情景,有利了解天姥得名之谜。

然而,在推测天姥得名之由时,陈百刚先生却提出了另一新说:

“天姥”命名之由应是“天台之姥”的意思。旧志所载“状如髽女,因名”和“闻天姥歌谣之响”因名,恐不确。“姥”者,女师也,妇人五十无子,出不复嫁,以妇道教人。天台山与天姥山有如儿孙相倚之老妪。李白诗“天台四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”,既是夸张性描述,又包含着两座名山亲密关系的传说。

天台山主峰华顶的实际高度为海拔1080米,天姥诸峰都差了一截,长期被视作天姥山的莲华峰更是一个小山包。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梦游中为突出天姥而暂时贬低一下华顶,情景特殊,当另作别论。退一步说,即使真的是“几乎浙东所有高山都向天姥折腰”,也不能成为“天姥命名之由”。诸峰向一高峰倾倒、拱卫的情景在全国恐怕为数不少,但并不见有那么多的“天姥山”名称,而仙居的韦羌山的周围并没有众峰倾倒的情景,却同时得了一个天姥山的称呼,并且还有另一个别名叫“王姥山”。可见“天台之姥”说根本不能成立。当然陈百刚先生身为新昌籍学者,在这一别解中渗入了一种爱乡情愫,自然应予以理解。但确实不应疏忽了因形得名这一地理实体命名最常用的方法。

民国《新昌县志》卷二记载:

(天姥山)盘亘二十里,层峦叠嶂,苍然天表……为一邑主山……山状如髽女,因名。(转引自陈百刚文)髽音zhā,意为脑后发髻,这是古代老妇人(姥)曲型的发式。“登者闻天姥歌谣之响”的传闻,即由此派生而来。

正是这为陈百刚先生和《新昌县志》所不取的旧声所载“山状如髽女”一语,成为开启“天姥山”命名之由的一把金钥匙。

很多名山胜迹,以岩石像形著称。如长江三峡神女峰,庐山五老峰、姊妹峰,武夷山玉女峰,广东贞女峡,不胜枚举。即就浙东而言,雁荡山的夫妻峰,天台山的桃源仙女石,温岭石夫人都很有名。以形命名是普遍现象。

对天姥山的命名之由,人们多方索解,并没有因为未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而放弃努力。他们坚信古人决不会无缘无故地命名一座山峰,持续的努力,天姥女神必须会现身人间。

★姥家门口唱大戏散文

★寄旧山隐侣,寄旧山隐侣薛莹,寄旧山隐侣的意思,寄旧山隐侣赏析

★山的成语

★穆罕默德唤山

★山那边诗歌

★山捻子散文

★山的那边

★于山导游词

★《水调歌头·焦山》原文及赏析

★《长相思·山一程》赏析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